聽說平頂山燃氣公司新華營銷分公司維修班副班長趙偉熱心、細致,在工作中結識了許多朋友,甚至素不相識的人也通過熟人介紹找他幫忙,6月19日,記者在他工作間隙采訪了他。
趙偉身材敦實,短發,戴著眼鏡也不顯得文弱。他做事認真、人情練達,但在剛干維修工時,很多人認為他“不是下力人”。
趙偉1997年參加工作,先后在平頂山燃氣公司表具所、辦公室、監察大隊工作,2001年到了維修服務處。那時候他體重還不到50公斤,與3個同事合力抬幾百斤(1斤=500克)的管道,繩子搭到肩膀上,數次都滑落下來,很多人都認為他不是干活的料兒。
趙偉心里不服氣,于是踏實工作,跟老師傅們學習,向優秀同事請教,自己也用心琢磨,業務技能迅速提高。
2003年,他參加公司技能比賽,理論考試得了第二名,有人不服氣,說:“他也就是懂點兒理論,實操就不行了。”這話正好被他聽見,他憋了一股勁兒,一定要讓小瞧他的人看看。他刻苦訓練,限定1小時內完成的實操項目——中壓管道帶氣打孔,他只用了22分鐘就完成了,無可爭議地拿了第一名。比賽結束后,手套怎么也摘不下來,這時他才發現,兩個手掌全都磨出了血泡,與手套粘在了一起。
之后,他先后7次參加公司技術比武,獲得五次第一、兩次第二,還兩次參加省技能大賽,先后獲得“河南省技術能手”、省住建廳“勞動模范”稱號。
“我把獎狀、證書拿回家給父母一看,老人特別高興。我這個工作很普通,但讓我很有成就感。”趙偉說。
2013年夏,趙偉參加省管道工技能大賽,實操項目是手動套絲,露天舉行。他戴著密封頭盔,在異常炎熱的情況下快速操作,將近完成時測量了一下,發現有微小誤差。按說這個誤差不足以影響他取得好名次,但他決定重新操作一次,最終因時間不足受到影響,沒有取得預期中的名次。
“我又犯了完美主義的毛病。”趙偉對記者說。
他排管道一定要排直,歪一點不行、高一點低一點也不行。“不管多費事,我非得把它改到沒毛病為止。手頭兒只要有活兒,我一定用最快的時間干完。”趙偉說,“2010年,全市天然氣置換,總戶數大約是30萬戶,我一個人干了3.9萬戶。”
多年的職業生涯,趙偉養成了認真謹慎的作風。他說,涉及安全的工作是終身責任制,任何一次不達標的操作,如果在今后的事故中暴露出來,不管過去了多長時間,責任人都要被追究,所以每次工作都必須保質保量,這樣心里也踏實。
他在班組中把日常工作提高到“日行一善”的高度。他說:“大家不要以為咱干的活簡單煩瑣不起眼。我們擔負著千家萬戶的用氣安全,平時在工作中細心一點、認真一點,給用戶消除了安全隱患,就是挽救了一個家庭,是在行善。”
2004年,市區建設路中段某家屬區一對老年用戶報修,趙偉趕到他們家,發現管道所在位置的空間特別狹小,作業很困難,但他還是盡力完成了維修,工作完畢全身都臟了。干完活兒去衛生間洗手,他發現下水管漏水。得知用戶家里只有兩位老人,他順手就把下水管給修好了。
這事過去幾天后,公司一位同事告訴他:“有人打聽你呢,也不知道是不是給你介紹對象呢?”很快,一封感謝信送到了公司。原來,兩位老人的孩子從外地回家后得知此事,非常感動,打聽清楚“趙師傅”的名字和工作單位后,把感謝信送到公司。
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。“對用戶特別是老年用戶來說,我們的舉手之勞就幫了他們的大忙。”
前段時間,新華區鑫鴻佳苑管控時間較長,一個燃氣用戶報修時情緒非常激動,要求維修人員馬上入戶恢復供氣。
趙偉等人絞盡腦汁考慮怎么辦。他們一邊與用戶耐心溝通、分析故障原因,一邊咨詢社區進入小區需要辦理什么手續,并準備維修工具和防護服??紤]到現場可能會有不可預料的情況,有可能無法立即恢復供氣,他們找來一臺電磁爐,準備在維修不成的情況下,把電磁爐先借給用戶。幸運的是,經過一段時間的電話溝通,用戶找到了故障原因,在維修人員的指導下經過一番操作后,恢復了正常供氣。
據統計,今年疫情期間,趙偉所在的班組共接到用戶各種報修195單,全部給予妥善處理。
文章來源:平頂山晚報 記者 婁剛